闪电评论|共享宁静生活,山东向噪声污染“开刀”

来源:闪电新闻 时间:2023-08-10 12:39:16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噪声污染,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常见的一种阶段性“城市病”。一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与之同步的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现实困扰不断凸显;二来群众生活消费方式的日益丰富,也带来了如交通噪声、餐饮噪声、广场舞噪声等新的治理难题。

近年来,各个城市对噪声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噪声超标排放、噪声“达标扰民”等现象仍然存在。噪声虽然不可见,但给居民们造成的困扰却是实实在在的,轻则容易导致睡眠障碍、降低注意力和判断力,重则影响居民心理健康。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精细化防治噪声污染必然成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关键一环。

去年,全面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今年初,《“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印发,要求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污染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新要求新期待,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8月9日,山东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省噪声污染防治行动相关计划。《山东省“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16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与全国噪声污染治理目标统一了步调。

噪声污染防治需要全流程的把控,既需要精细化,也要有全局观。对于噪声污染问题突出的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环节,《行动计划》从住宅设计、设施减振、城市规划、(降噪)技术升级、加强施工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不但是城市治理理念的一次更新,更是对群众诉求的一次集中回复。正如发布会提到的,要“把群众关心的‘小噪声’作为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大事情’来抓”,向噪声污染“开刀”,针对工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特点实施分类管控、对症下药,凸显了城市治理正在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也体现出山东在城市治理过程当中更加重视“功在事前”的全局观与系统思维。

小噪声也是大民生。不管是超标排放的噪声污染,还是“达标扰民”的个体判断,抓大不放小的背后,是山东重视群众感受、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为追求的人民至上思维。如山东历来将“绿色护考”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工作,在中、高考期间为考生送安静;如山东在今夏开展了打击整治“飙车炸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核查处置线索、指令1800余条次,查扣非法改装车辆790余辆、行政拘留25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人。是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体验与需求,能否把利民的小事办细办实办好,是衡量人民群众满意度的一把标尺。要想真正做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和谐安宁生活环境需要,需要将这把尺放心上。

守护人民群众宁静生活,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开展噪声污染防治,不仅是保障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相信山东将通过综合治理手段,用好《行动计划》提出的“声十条”,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创造更加宜居、和谐的生活环境,从而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文/王思淇)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关键词: